证券之星消息,日前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混合B基金公布二季报,2024年二季度最新规模0.01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1%。
从业绩表现来看,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混合B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2.82%,在同类基金中排名960/1313,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0.29%。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9.58%,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15.66%。

从基金规模来看,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混合B基金2024年二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0.01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10.31万元变化了-2.66万元,环比变化了-2.41%。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29.74%,债券占净值比29.41%,现金占净值比6.46%。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24.86%,第一大重仓股为紫金矿业(601899),持仓占比为9.79%。
基金十大重仓股如下:

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混合B现任基金经理为过钧。其中在任基金经理过钧已从业19年又341天,2021年1月20日正式接手管理博时双季鑫6个月持有混合B,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3.88%。目前还管理着16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博时信用债券A/B(050011),季度净值涨幅为3.75%。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本季度美联储第六次和第七次维持5.25-5.5%的目标利率不变,并把今年的预期降息次数从两次减少到了一次。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和上涨的通胀预期需要更高的风险溢价。大选年的选举压力和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降息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因此下半年预计美联储可能利用劳工市场的短期走软而降息,但二次通胀风险可能因此而抬升。如特朗普在今年大选中获胜,他的政治和经济主张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胀和财政赤字。24年美国财年预计赤字将达1.9万亿美元,较二月份预测上升27%。在选举之年,两党控制开支和削减债务的意愿都不强。本季度加拿大和欧洲各国央行都开启降息,超半数G7国家货币政策已经转向,瑞士甚至已经连续两次降息,加息周期可能已经结束。但因此带来的美元指数走强又给非美货币带来贬值的压力,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触及年内低点。但如果下半年美联储也开启降息之旅,尽管可能是短期的,在二次通胀再度起来之前,美元强势可能会告一段落;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上升,有利于中国的出口链继续成为年内的亮点。受本季度经济增速有所减缓和数据不及预期情况下,债券市场维持强势,收益率曲线走出牛陡下行走势,中短端收益率下行幅度大于长端。期间经济基本面并未出现大的变化,地产限购大范围放开以及超长期国债发行没有对债市产生大的影响:根据海外经验,地产调整基本上需要3-5年时间,现在讨论转向还为时过早,因此债市最担心的利空还未出现。而在规范手工补息背景下,本质也是一种变相的降息;银行体系负债成本的下降,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长端利率对权益市场反弹的钝化。上半年经济的亮点在于出口,但影响国内利率的还是内需。短端利率将成为央行主要操作政策利率。在负债端成为债市主要驱动力因素之时,可使央行操作更直接影响市场,体现央行意志。期内中长端利率走势的相对踌躇可能体现了这一点。在二季度经济增速可能低于5%情况下,我们还是要提防相关刺激政策出台的突然性。本季度本基金依旧维持利率债短久期策略。利率债的牛市也影响了信用债市场。本季度各信用利差在低位徘徊,而等级利差,尤其是低等级信用利差则进一步创下历史新低,且处于历史极低水平位置。去年化债之后城投债发行受限,尤其是低等级品种,在资产荒的助力下,的确对信用利差和融资成本下降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上半年表现最好的是低等级长久期信用债,长期信用利差显著收窄。债市资产荒意味着债市核心逻辑转向负债端。在基建大都完成的后工业时代,无论是城投平台还是企业资本支出需求较以往大大减缓,对应的就是高息资产供应的下降,也是这两年债市负债端行情驱动的关键。手工补息取消后,资金转向非银,表内转向表外,非银流动性充裕,其投资偏好影响了市场表现。然而我们依旧认为,类比22年4季度,尽管当前市场逻辑自洽,一个外部变量的改变在市场极致情况下可能扭转市场预期,只是时点上难以把握,我们能做的还是规避较为昂贵和拥挤的市场。本季度信用债整体依旧零配。本季度转债市场伴随市场起伏,但各类型转债结构分化明显。随着转债ETF份额扩张,大盘权重转债溢价率有所提升,而低价弱质转债则出现下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压缩;而在6月之后随着权益市场调整,面值退市频繁发生,叠加部分品种评级大幅下调,低价偏债型转债大量跌破债底,中证转债指数抹去今年涨幅。转债市场加权收益率超过4%,到达历史极值水平,与红红火火的纯债市场形成鲜明反差。而以大金融转债为主的偏股型转债表现相对抗跌,超额收益明显;偏债和平衡转债的转股溢价率则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转债回报最主要的来源来自1)正股上涨和2)转股溢价率的上升。我们追求的是正股上涨带来的转债转股带来的收益,对债性特征转债报以谨慎态度。我们上期季报也阐明转债高YTM可能更多的体现高风险的补偿,不能简单以普通信用债对待。纯债市场经过去年的风险出清,风险溢价大幅下降,而这点在转债市场并未发生。但是,经过本轮下跌,相较普通信用债,转债加权YTM比价处于较高水平,部分品种可能会被错杀。本季度我们维持转债低配置。与债市相反,股市在2Q先涨后跌,季末加速调整,几乎所有指数年内都录得负回报,红利股表现突出。强劲外需并未带来企业CAPEX的回升,反而会使得财政刺激必要性下降。以前地产企业和城投平台融资行为多为顺周期,经济周期性明显;而现在只有中央政府有能力加杠杆情况下,中央财政加杠杆的意愿成为关键因素,而其逆周期调节方式使得传统周期分析框架有效性和社融指导意义下降。尽管中国中央政府有着主要经济体中最低的杠杆率,但无大力度刺激意愿,所以社会缺少加杠杆主体,也是资本市场追求确定性的主因。不像经济上行周期有大量的正反馈,包括职业上的成功和家庭财富的增值,下行周期情况复杂,许多弊病的暴露和出清考验当局者的智慧。结构转型期往往带来的是成长类资产的下跌和红利类债券资产的上涨。随着避险资产不断上涨,风险资产的吸引力不断上升,“便宜”是我们看好某类资产最好的理由。投资是“反人性”的,任何一种投资策略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旦所有逻辑全都自洽,意味着距离拐点也不远了。本季度我们继续维持权益较高仓位,并调整了部分持仓。综上所述,二季度经济有所下行,低于我们之前预期,不同大类资产品种也因此走出了与预测相左的走势。展望三季度,逆周期调控使得经济下行可能有底,悲观预期可能在相关会议召开之后有所扭转,制度改革红利相比大规模刺激更符合中国经济当前现状。利率债收益率重回底部,但进一步下行空间依旧有限;随着相关政策效力的过去,信用债极致的估值使得其受突发因素冲击的能力减弱,需要防范相关政策风险。权益市场可能企稳,成长风格可能跑赢;经历大幅调整的部分偏债型品种出现较好的投资机会。
以上内容由证券之星根据公开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数据存在问题请联系我们。本文为数据整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决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