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公布三季报,2024年三季度最新规模36.64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1.03%。
从业绩表现来看,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7.9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1516/3979,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5.4%。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7.0%,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33.12%。

从基金规模来看,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2024年三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36.64亿元,较上一期规模38.94亿元变化了-2.3亿元,环比变化了-5.9%。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2.06%,债券占净值比3.9%,现金占净值比1.46%。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54.93%,第一大重仓股为中国宏桥(01378),持仓占比为6.74%。

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现任基金经理为吴承根,近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为丘栋荣。其中在任基金经理吴承根已从业4年又146天,2024年5月11日正式接手管理中庚价值品质一年持有期混合,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0.07%。目前还管理着2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中庚价值灵动灵活配置混合(007497),季度净值涨幅为14.58%。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2024年三季度,国内经济压力边际增加,体现在信贷、终端消费和价格等诸多层面。季度末政策反转,强调经济出现新的问题和做好经济工作的紧迫感,在货币、地产、资本市场、财政、扩内需等多方面释放积极信号,大幅修正预期、强化信心,待政策落地将提振经济。海外金融条件进一步宽松,美国降息周期开启,减轻人民币汇率和资产压力,重点关注大选扰动和非线性风险。转折于季末,股债的强趋势戛然而止,10年国债自新低的2.0%上行至季末的2.15%,而权益尤其凌厉,三季度最后5个交易日指数普遍涨幅超过25%。中证800股权风险溢价回落至0.56倍标准差,处于历史中性偏上水平。PB、股息率、息债比等估值指标则显示权益资产估值水平处于较低水平,仍具有较好的隐含回报水平。港股估值起点更低,三季度表现更佳,港股整体估值回升至中性水平,但港股更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部分公司有稀缺性,且竞争力更强,值得持续超配。在转型、债务、地缘等充满挑战的背景下,经济或市场非稳态。权益市场下行期,现实大于想象,投资者更看重确定性,但反面是对不确定性的定价没入尘埃,导致部分权益资产有极大的折扣,因而非经价值坚守和持股毅力,无以摆脱人从众的疑虑,守得云开。若向内而生,以公司本身价值的度量,则价格低是非对称的保护。若未来变化已至,则应从善如流,积极调整组合。基于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正确承担风险并挖掘有超额回报的投资机会。短期内市场涨幅大,但权益预期回报仍较好,是性价比突出的大类资产。通过重视结构和估值,筛选风险收益特征右偏、预期回报高的投资机会构建组合;重视基本面和定价,从周期、成长、资本供给或创新等可能性出发,寻找预期回报率高的标的。本基金后市投资思路上,我们坚持低估值价值投资策略,通过精选基本面良好、盈利增长积极、价值被低估的个股,构建高预期回报的投资组合,力争获得可持续的超额收益。本基金重点关注的投资方向包括:1、供给端收缩或刚性,或受益政策需求有改善预期,或高性价比的价值股,主要行业包括房地产、银行,基本金属、贵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环保等公用事业公司等。(1)房地产、银行等。其中房地产,1)政策强调止跌企稳,有利于激发有效需求。信贷和税费层面大幅降低居民购房负担水平,房地产市场进入新阶段,有利逐步形成新的量价中枢。2)房地产量价至相对较低水平,优质供给缺口确定。住宅近一年销售面积8.2亿平米,新开工面积仅5.9亿平米,调整幅度大且速度快。结合政策力度,房地产供需逐步稳定,优质供给缺口的概率继续上升,有利于头部优质房企市占率逻辑的兑现。3)头部优质房企估值水平低,投资回报潜力大。头部优质房企显著受益政策,短期修复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发挥经营优势,具有更好的增长潜力,实现更优业绩。金融板块中的银行,1)银行之间业务优势、经营质量和成长性差异较大,息差压力也各不相同,板块中优质银行的估值相对绝对位置双低,将显著受益于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选择变得更容易。2)优秀银行经营效率高,仍具备成长性和质量的双重亮点,一方面从区位、业务类型、子公司展业等不同维度具备超越同行的成长性,另一方面从专业服务、科技带动、精准定价、风险管理等细节能力获得更合意的经营结果,形成了具备韧性的资产质量,有望延续上佳的经营业绩,具备很好的回报潜力。(2)基本金属、贵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公司,1)中期供给端约束刚性,基本金属总体呈现出资源约束紧、产能弹性弱、价格易涨难跌等特征,导致价格中枢继续抬升,尤其部分小金属价格敏感。2)需求端有机会迎来新旧、中外共振。此前从结构上看资源股的新兴需求增速很好的支撑了传统需求的下滑,海外需求也拉动了全球供需平衡的紧张,在中国政策转向,海外软着陆可能性增强的背景下,商品价格存在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二次通胀的概率正在提升。3)部分公司存量资产价值高且仍有较好的量增预期,龙头公司或一体化公司兼具较好的成长性和潜在分红能力,估值定价仍较低,对应预期回报水平较高。(3)环保等公用事业公司,1)部分公司资本开支进入下行周期,自由现金流提升更明显,分红能力、分红意愿均可能有较大提高。2)该类公司长期被市场抛弃,估值较低,尤其是在港股市场,长期相比净资产大幅度折价,而实际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较小,在自由现金流转换期有更高的可能性被市场重定价,对应的预期回报率水平很高。2、需求侧出发,业务竞争力强,成长性高的医药、智能电动车和互联网等科技股。(1)医药行业处于经营周期拐点,具有较高成长性。1)生物医药融资浪潮供给收缩,竞争要素性价比高。生物医药行业融资热潮,但产业已积累了一大批具备竞争力的新药研发管线、企业家、中高级从业者等竞争要素,具备这些要素的企业自身高效实用且收购都变得更加便宜。2)中国创新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提升,国内鼓励医药创新政策频出。中国正在从创新药的主要引入方转变成授出方,2023年以来全球生物医药交易中中国已经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与此同时,越来越多海外基金在中国寻找优质低价的创新药资产,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在获得全球认可。国内政策端,在审批、医院准入、医保纳入、商保、融资等环节给予更多支持,随着政策逐渐落地,有望提高创新药资产的回报率。3)低估值高预期回报。港股医药行业受海外流动性等因素压制,持续调整,一些传统药企处于转型创新的过程中,账面有较多现金,优质PE估值处于历史底部,这些企业有较好的机会进行并购促进转型,后续随着成长性的释放,这些公司有机会借经营杠杆充分体现出盈利弹性,具备相当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率。(2)港股智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成长性高且盈利能见度提升,低估值性价比高。1)政策加速智能电动车渗透,优质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旧换新阶段性带动汽车整体需求,智能电动车的车型供给丰富,产品力更强,满足客户尤其是年轻一代对智能化、网联化、舒适性等需求,综合性高性价比。2)头部企业竞争力强,丰富产品矩阵和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港股智能电动车公司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构建智能驾驶、智能联网等技术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加大品牌构建,丰富且迭代产品矩阵。在此基础上迈向海外市场,开拓海外渠道,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以满足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的要求。3)盈利拐点随规模化显现,低估值高性价比。随着激烈竞争的洗牌,港股智能电动车中不少迈过高风险期,随着规模效应释放,头部新势力进入盈利拐点。而市场对港股智能电动车的定价相对保守,低于产业资本定价,这些公司仍具有高性价比。(3)港股互联网受益经济复苏和技术新机遇,兼顾成长性和回报持续性。1)政策转向友好,互联网企业受益复苏。政策转向提振经济,互联网企业有良好发展的环境和拓展业务的空间。电商、在线娱乐或本地生活服务等领域与经济复苏强相关,若房地产企稳和债务化解有进展,有助于居民消费能力恢复,结构上有利于互联网企业的业绩增长。2)格局清晰,龙头竞争优势强,把握新技术机遇。伴随企业家信心恢复,企业主体有望从降本增效到更加积极寻找业务增长点。龙头公司在各自领域深耕,用户基础广泛、技术研发能力强、把握数字化转型可能性大,从云计算、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将开启新的产品周期、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获取新的增长动力。3)业绩增长潜力大,股东回报持续。弱经济周期展现互联网龙头的盈利韧性,而经济复苏和新技术应用,将释放增长潜力。而注重股东回报和多元化回报股东已成为常态,持续性可预期。3、需求增长有空间、供给端有约束,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性价比公司,主要行业包括医药制造、农林牧渔、机械、基础化工、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轻工制造等。(1)基于国内长期需求空间大和创新力突出的环节。如医药制造业,1)我国深度老龄化正加速,健康管理将投入更多资金,医疗产品和服务需求有望持续增长,治疗属性确切的产品放量可期,创新技术、方法、器械等均有较大空间。2)政策转向优化,突出鼓励医药创新。前期受到宏观影响,医疗消费终端乏力,长期看行业格局优化和优质龙头扩张时机。医药企业的产品力、创新力、竞争力显著提升,对内包括国产替代和创新转化加速,对外则是携优质产品出海。3)医药行业调整后处于较低估值水平,产业资金瞄准机遇,并购活跃度显著提升,尤其是中国部分创新药成果突出的竞争力和低定价。(2)国内需求相对稳定,供给恢复谨慎,龙头成本优势显著。如动物蛋白板块,1)需求风险充分释放,但资产负债表尚未修复,行业公司盈利导向,扩产慎重,将拉长受益期。2)产品价格进入右侧,成本优势和在产量最显著的公司,可获取当下的高盈利弹性。更长期看,龙头公司通过产业链延伸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竞争力,推升行业集中化程度,可相对降低产品价格周期的影响。3)龙头公司跨过高扩张时点,步入稳健增长时期,其经营现金流将持续高于净利润,为改善资产负债表和高分红提供了可能性。(3)广义制造业中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细分龙头公司,挖掘高性价比公司仍大有可为。如机械、基础化工、锂电板块中,竞争格局清晰,具备全球竞争力,成本、技术优势领先的高端制造细分龙头。如轻工制造行业,企业在压力中求实,持续提升竞争力,有望受益于预期修正后的信心恢复,有机会寻找到有阿尔法的公司。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