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基金公布三季报,2024年三季度最新规模18.58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5.22%。
从业绩表现来看,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0.95%,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853/3979,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5.4%。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35.03%,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73.64%。

从基金规模来看,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基金2024年三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8.58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6.71亿元变化了1.87亿元,环比变化了11.21%。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3.98%,无债券类资产,现金占净值比6.15%。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73.76%,第一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300750),持仓占比为9.94%。

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现任基金经理为施成。其中在任基金经理施成已从业5年又213天,2019年11月18日正式接手管理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54.42%。目前还管理着10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007689),季度净值涨幅为15.22%。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2024年三季度,经济复苏有所反复,库存周期在底部试探,但并未走出趋势性行情。这是中国库存周期调整最长的一次,和2010-2013年类似。对于大部分行业来说,供给已经不是关键的问题,需求是主要的矛盾。目前来看,龙头公司逐步走出低谷,个别甚至获得一定的估值溢价。另外新的需求我们看到曙光,国内和国外两方面均是如此。外部环境来看,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对于包括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需求启动,是重要信号。我们认为未来利好受益于降息周期的品种。一方面,中国企业出海是长期空间更大的方向,另一方面,国内的政策转向,也为内需的恢复提供了有利条件。内外需有望共振。我们投资的领域,大部分环节已经走过供需的最差时点,单位盈利能力已经见底,有部分环节的盈利开始修复。但由于2020-2022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资本开支,因此恢复的速度并不会特别快。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两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龙头公司将市场份额和盈利差充分扩大,这些公司将首先扩大市场份额,之后再提升盈利能力;二是在制造过剩的背景之下,应用端的创新将会加速出现,新的需求爆发,将会带来投资机会。上游资源品,以及具备资源属性的化工品,目前的价格很可能处于长期底部。2024年年底前,所有环节的供给增加都已经基本结束,供给不会是困扰新能源大部分环节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当前的核心矛盾,是充分供给的制造业产能与全球(以国内、亚非拉和半个欧洲为主)差异化的需求未被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有产品创新和掌控渠道的公司将会分享最大的红利。之后如果行业充分景气上行,将进入周期品种表现的时间。设备制造业方面,新兴产业的投资尚待时间。由于上一轮产能扩张较大,后续扩产节奏将放缓。整体制造业的资本开支,目前处在一个相对低谷。预计将在1-2年后,随着新兴产业的盈利提升有所恢复。新能源应用方面,去库存周期已经结束,库存周期上行也尚未发生。大幅下跌的价格,将在未来1-2年刺激需求。一方面,储能的需求预计将快速增长,拉动新能源行业增速,而光储的平价化,会进一步刺激光伏和储能装机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汽车的全球化也会发生,提供稳健增长的基石,中国不断创新的汽车产品,也很可能在未来的几年里展开全球化。我们预计新的周期将沿着应用—中游—上游的节奏展开。目前我们对于这轮上升期依然相对乐观。随着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和新技术的应用,产品的性价比大幅提升。终端的单位用量提升和新兴的应用领域出现,会带来需求新一轮的增长。但最大的风险是海外政治因素,影响海外的预期。TMT行业,看好AI持续地投入,观察AI应用的产生。缩放定律(ScalingLaws)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AI资本开支的持续性认同度提升。在强化学习的训练过程中,目前也符合scalinglaw的发展规律。我们认为算力的投资将会持续,而爆款应用很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出现。以新能源、TMT为代表的业绩成长行业,部分环节在2024年,已经出现了盈利的回升。储能、重卡等新需求的提速也在路上,看好2024-2025年能够兑现成长的公司的行情。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