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鹏华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基金公布四季报,2024年四季度最新规模1.32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11.42%。
从业绩表现来看,鹏华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6.01%,在同类基金中排名2079/2089,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9.79%。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9.87%,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45.27%。

从基金规模来看,鹏华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基金2024年四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32亿元,较上一期规模1.48亿元变化了-1622.24万元,环比变化了-10.98%。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9.04%,无债券类资产,现金占净值比1.26%。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64.72%,第一大重仓股为复星医药(600196),持仓占比为10.44%。

鹏华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现任基金经理为陈龙 林嵩。其中在任基金经理陈龙已从业8年又220天,2023年2月22日正式接手管理鹏华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ETF,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38.78%。目前还管理着13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鹏华中证国防ETF(512670),季度净值涨幅为1.8%。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四季度,医药(中信)行业指数大幅跑输沪深300指数5.63%,在30个一级行业指数中位于第26位,而疫苗生科指数大幅跑输医药(中信)行业指数4.43%。短期来看,医药板块整体在宏观政策明确转向后完成估值修复,而行业基本面呈现的是止跌回稳的态势、仍需等待更清晰的拐点信号。细分行业中,受益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在年内无法立法,CXO板块表现相对较好。医药行业全年的表现较为疲弱,我们认为主要有行业监管常态化趋严、多重因素共振下医保支付端压力加大以及宏观环境变化使得消费信心较弱等因素。以下是近期我们观察到的行业主要变化。政策层面,我们看到继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近期国家医保局牵头主导的《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经国常会审议通过。《意见》要求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全过程改革,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更好满足群众对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械的需求。具体包括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研发创新的支持、提高审评审批质效、以高效严格监管提升医药产业合规水平、支持医药产业扩大开放合作等措施。支付方面,医保基金运行的基本原则是"以收定支",短期内防范基金当期赤字仍是底线要求。24年,在人口结构的趋势性变化、部分地区参保人数下降的结构性变化、地方财政压力加大的周期性变化等多重因素下,市场普遍担心医保收入压力会传导至支付端,形成更严格的控费措施并影响全国的支付价格体系。而各地医院普遍反映DRG的严格执行、医保资金的延期支付,也能部分解释全年医药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较弱的表现。四季度政策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在于商业健康保险,从多次座谈会的信息中,我们清晰的看到医保局全方位支持商保发展的积极态度。具体来看,以下三个环节有望助力商保的发展:产品定价环节,国家医保局放开全国范围内的医保数据共享;产品销售环节,进一步扩大税收优惠政策和个人账户购买范围;赔付核验环节,打通医保商保的一站式结算、提升赔付体验和核验效率。商保支持政策的顺利落地,将有利于缓解行业收支状况,提升支付能力,并为创新药械支付开辟新的渠道。尽管医保支出压力将长期存在,创新依旧是政策明确鼓励支持的方向,即国家医保局"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一方面,19年以来药品和耗材集采为医保基金节约了近5000亿元的支出,而同期对创新药支出金额的年均复合增速超过了80%,医保基金通过腾笼换鸟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的支付力度。另一方面,从国家医保目录药品谈判的结果和已公开的谈判价格来看,在支付压力和支持创新药的权衡上,医保局选择了牺牲数量为代价换取重要创新品种的支付,表现在整体药品谈判数量同比显著减少、创新药极高的谈判成功率和国产创新药普遍较为优厚的谈判价格。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创新方向有望保持远高于行业整体、实现双位数的收入增速。融资端,管线资产的对外授权和出海交易取代一、二级市场融资,成为了生物医药领域最重要的融资途径。受到国内政策环境的影响,24年二级市场的IPO和增发难度较大、进而传导至一级市场,投融资环境较为低迷。然而,BD上无论是首付款还是合同总金额都创下了历史新高,不少跨国大药企签下了数十亿美元的授权合作协议,也进一步验证了国内企业在ADC、双抗/多抗等技术平台上的全球竞争力。CXO的基本面在各子行业中有望率先回暖。一方面,国内行业景气度(订单总盘子)基本持平,虽然没有明显向上趋势,但各板块价格竞争策略已基本见底。另一方面,海外投融资的改善情况更加确定,细分环节上大分子的订单回暖趋势明确,订单传导至业绩层面一般1~2年时间,若今年美国没有再提出药品供应链相关法案,则有较大希望业绩回暖。疫苗板块受到下游库存周期变化的影响,经营业绩持续承压、行业景气度处于历史低谷。从24年前三季度的报表情况来看,行业的收入和利润并没有呈现出系统性改善的迹象。我们期待随着地方政府财政的好转、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政策导向,行业重点公司有望看到库存水平和应收账期的改善。综上,我们认为国家支持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度是清晰无疑的,沿着政策鼓励和产业趋势的方向,医药行业的主线投资逻辑依然集中在创新和出海。持续不断的创新创造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医药产业,才能更好的满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实现长期的价值成长。另外,随着医药领域常态化严监管、医保收支压力长期存在、价格管控措施必不可少,支付端最值得期待的增量政策是建立多元医保支付方式、加强商保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本基金跟踪的标的指数为国证疫苗与生物科技指数(980015)。在投资运作上,本基金秉承指数基金的投资策略,力争跟踪指数的收益,并将基金跟踪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