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基金公布四季报,2024年四季度最新规模1.23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5.21%。
从业绩表现来看,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0.79%,在同类基金中排名602/926,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5.69%。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18.43%,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57.47%。

从基金规模来看,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基金2024年四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1.23亿元,较上一期规模2.05亿元变化了-8162.94万元,环比变化了-39.86%。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1.52%,无债券类资产,现金占净值比9.1%。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65.84%,第一大重仓股为汇丰控股(00005),持仓占比为9.69%。

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现任基金经理为王志华。其中在任基金经理王志华已从业6年又326天,2022年9月2日正式接手管理汇添富沪港深新价值股票,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21.66%。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2024年国庆前后港股冲高回落,四季度以来震荡调整,围绕国内政策预期和海外地缘扰动展开博弈,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10月,国庆假期"924"政策逐步发酵,假期做多动能延续,恒生指数快速升至23000点上方。随着A股10月8日开市,在AH套利资金"卖H买A"及发改委发布会略逊预期的影响下,恒生指数单日下跌超9%。11月,伴随美国大选落地,市场对未来"关税+移民政策"所带来的通胀反弹有所担忧,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给港股带来海外流动性压力;政策上,11月8日在人大常委会宣布的化债政策略不及预期下高开后港股逐步下台阶至19000点附近,市场风险偏好逐步走低。12月,港股持续回调后窄幅波动,市场风险偏好走低叠加流动性宽松预期影响,10年债下行至1.7%附近带动港股高股息板块表现强劲,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表态超预期后港股阶段性冲高回落。分行业看,四季度资讯科技业及电讯业领涨,地产建筑业及原材料业领跌。 四季度,在多项政策拉动情形下,中国经济延续恢复态势。10月、11月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供需两端均有所回暖,地产依旧为主要拖累项。展望2025年,内需恢复依旧为重中之重,另外需持续关注地产数据的恢复情况及政策向基本面的传导情况。在稳增长的宏观政策拉动下,2025年名义GDP增速将较2024年有所上升。 需求端:消费方面, 10月受益于双十一购物节前置及消费补贴政策拉动效应,必选消费及可选消费均明显上涨,其中家电的同比增速来到40%左右。11月社零增速表现不及预期或与电商促销影响下居民消费有所前置有关。进出口方面,10月出口数据超预期,但进口数据不及预期,两者共同作用下使得10月中国贸易顺差创下历史同期高位,或进一步支撑经济增长。向前看,在特朗普成功当选的情况下,未来出口或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投资方面,1-11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3%,增速小幅下行,但表现仍有韧性。分项来看,结构上继续保持了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拉动的态势,地产投资仍较为疲弱,但多项地产数据降幅大幅缩窄,持续关注后续地产数据的恢复情况。 供给端: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略好于市场预期,高技术制造产业表现最优。工业企业利润表现有所改善,较前值跌幅明显收窄,其中上游行业利润情况为主要拖累。物价水平方面,10月中国CPI和PPI均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受食品项拖累。金融数据方面,10月新增社融低于市场预期,整体表现仍然较弱。经济景气度方面,11月制造业PMI数据继续超预期,供需两端回暖,且内外需均有所改善,但非制造业PMI表现低于预期,尤其是建筑业PMI今年首次落入收缩区间。向后关注内需回暖的持续性。 海外流动性方面,美联储点阵图及美国国债期货市场定价反映2025年降息不超过两次、总计不超过50基点。美元指数受"特朗普交易"、中东冲突升级、经济韧性仍然较强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由100升高至108附近,10年美债收益率回升至4.5%以上,阶段性挤压港股估值。在不考虑通胀大幅反弹、二次加息情形下美元进一步走强空间有限,美元指数预计高位震荡。考虑市场已对特朗普就任后潜在的关税等政策冲击有所定价,美元兑人民币位于7.30(对应港币兑人民币0.94)历史高位附近下,港股潜在超额收益也可能受损于汇率变动。 微观流动性方面,内外资分歧加大。外资方面,EPFR统计的主动配置型外资连续10周净流出港股,且近2周净流出规模走阔,明年两会前国内政策空窗期以及特朗普正式就任后地缘政治因素扰动下外资趋势性拐点仍需等待;南向方面,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维持高位,交易占比上升至45%左右,定价权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放大了港股市场的博弈强度和波动;产业资本方面,不确定性升高使得企业回购意愿有所降低,截至12月第三周,四季度港股总计回购455亿元,较三季度港股总计回购862亿元显著下降。 本基金在本报告期保持较高仓位,继续持有在港上市的中国绩优核心资产,行业上均衡配置以互联网大型平台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品牌消费、创新医药、区域金融等,同时继续配置符合高股息、低估值特征的价值蓝筹,并努力挖掘商业模式坚实、核心竞争力突出、治理完善、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港股上市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为投资者谋求长期稳定的收益。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