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基金公布四季报,2024年四季度最新规模0.45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4.44%。
从业绩表现来看,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16.13%,在同类基金中排名812/2275,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0.35%。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20.68%,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49.12%。

从基金规模来看,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基金2024年四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0.45亿元,较上一期规模5266.42万元变化了-724.68万元,环比变化了-13.76%。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89.22%,债券占净值比0.05%,现金占净值比9.72%。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36.13%,第一大重仓股为中国神华(601088),持仓占比为5.02%。

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现任基金经理为张大江,本季度增聘基金经理张大江,近期离任的基金经理为赖庆鑫、蒋茜。其中在任基金经理张大江已从业2年又15天,2024年11月13日正式接手管理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7.04%。目前还管理着7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新华鑫益灵活配置混合A(014150),季度净值涨幅为4.44%。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市场回顾 9月下旬以来,随着政策急速转向并加码,资本市场反馈积极。交易博弈激烈的TMT等科技成长行业涨幅巨大。基于对经济的判断,同时考虑到交易过多突破认知圈层也会带来更多的风险,长时间处于视野之外的科技成长资产配置较少,本基金延续了稳健偏防守风格为主基调。因此4季度大部分时间里,净值表现偏差,远逊于上半年。 4季度初即为大盘当季高点,其后均为调整和宽幅震荡行情。同时结构分化显著,科技成长行业大幅跑赢,部分方向连创新高,机构核心资产和防御类资产则明显跑输。截至4季度末,这种情况又有所改观。随着成交量的回落,当季强势板块出现缩圈调整,连续数月走势偏弱的红利资产、上游资源重新回到投资者视野。 经济判断 产能过剩是2024年的一个鲜明宏观特征,对应表现就是通缩压力,若干行业存在明显产能过剩,供给端成因复杂。目前部分行业领域的数据出现边际好转,主要体现在量的温和修复,各类价格数据仍偏弱,意味着经济复苏斜率仍然温和,通缩粘性在产能过剩和需求偏弱背景下难以快速消除。尽管利率在持续下行,但通缩背景下实际利率偏高的情况退潮较慢,这是投资和消费的限制性因素。摆脱通缩是走向强牛市的必经之路,两条路径中,大放水不可取,另一条路则是在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下,用时间修复企业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改善收入预期,消化过剩产能,修复内生增长动力。在产业政策层面,如果能够重塑产能过剩行业格局,同时强力规范政府端、企业端的投决机制,则有望带来新一轮投资机会。 市场展望和投资计划 随着利率持续下行,股票相对债券、地产的性价比保持在合理偏高水平,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入市。稳增长政策保持较高强度,经济陆续出现局部积极变化,变得更差的概率较小,不确定性仅在于回升的斜率能否超预期。政策高度呵护资本市场,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制度建设、强力规范全产业链守法意识和增加违法成本的制度陆续出台、扎实落地,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有所增强。从政策、流动性、经济等方面看,边际变化都是正面的,但是否足够仍存在争议,我们对此持中性偏谨慎乐观的态度。因此,指数中枢保持震荡温和上行仍可期待,斜率的提升则有待经济进一步好转,并在企业盈利层面加以确认,这是牛市从政策推动向内生动力切换的关键。未来几个月市场是关键验证期。政策能否持续超预期难以把握,应对更重要。下一步可能带来不确定性的是美国政府更替后的政策不确定性。面对这些不确定性,近期市场风险偏好有所下降,市场结构有望从科技成长一枝独秀转向攻防相对均衡,但震荡和轮换会较为频繁。 2025年我们计划加大对红利资产的配置力度。 中国的利率趋势、债务结构和规模、人口结构和趋势、经济增长中枢、增长模式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利率下行是长期趋势,这是过去数年红利走强且跑赢的主因。但公募机构对2021年以来的红利主线重视度并不够,这是一片逻辑通顺但又人迹罕至的土地,有必要保持高度关注并加强配置。红利资产与上游资源、央国企、中特估、一带一路等多重主题重叠,会不断出现投资机会。 跨年期间股市出现调整,红利重新走强。随着市场利率加速下行和股市调整,红利资产的股息率优势扩大,提升了红利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上游资源也将是我们关注的重要资产类别。尤其是国际定价品种,有双重推动逻辑。即资本开支约束和全球流动性宽松背景下,基于稀缺性差异的实物资产对金融资产的替代。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