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之星消息,日前汇丰晋信龙头优势混合C基金公布四季报,2024年四季度最新规模0.1亿元,季度净值涨幅为-2.32%。
从业绩表现来看,汇丰晋信龙头优势混合C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为3.9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346/4129,同类基金过去一年净值涨幅中位数为13.48%。而基金过去一年的最大回撤为-17.75%,成立以来的最大回撤为-31.26%。

从基金规模来看,汇丰晋信龙头优势混合C基金2024年四季度公布的基金规模为0.1亿元,较上一期规模986.33万元变化了9.4万元,环比变化了0.95%。该基金最新一期资产配置为:股票占净值比93.39%,债券占净值比0.6%,现金占净值比5.94%。从基金持仓来看,该基金当季前十大股票仓位达31.39%,第一大重仓股为安琪酵母(600298),持仓占比为3.45%。

汇丰晋信龙头优势混合C现任基金经理为吴培文。其中在任基金经理吴培文已从业9年又119天,2022年9月27日正式接手管理汇丰晋信龙头优势混合C,任职期间累计回报为-13.64%。目前还管理着7只基金产品(包括A类和C类),其中本季度表现最佳的基金为汇丰晋信珠三角区域发展混合(004351),季度净值涨幅为8.62%。

对本季度基金运作,基金经理的观点如下:通过龙头优势产品,我们争取打造一个偏向于优质企业风格的投资方案。该投资方案重点关注具有可持续的较高ROE,并且在经营能力上具有较显著的护城河的上市公司。我们相信,市场的长期价值主要通过好的企业经营得以实现。优质企业更容易为投资者创造价值。 这个投资方案有几个特点。首先,我们不会因为强调买好公司,而忽视对估值的控制。在投资中识别出哪个是好公司,并不是最难的。但俗话说,"好货不便宜"。如果为好公司支付很高的溢价,长期来看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投资效果。好公司还要加上估值相对便宜,才更是值得买入的投资机会。但这样的标的并不好找,需要我们有逆向思维,需要我们在公司及行业遇到暂时困难,或者市场整体处于低迷的时候买入。也需要我们比其他投资者更有耐心。 其次,我们的持仓通常较为分散。我们不希望组合的表现会被少数个股主导。在较长期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我们深知不能盲目自信地认为某些风险会被彻底管控,而分散永远是有效的。并且当持仓相对分散后,产品表现会更多地呈现出方案的特征。这种特征相对容易通过资产配置的方法进行判断。我们非常看重这一点。因为基于资产配置的投资比单纯依靠预测市场更加科学,成功率相对更高。 第三,我们把规则化、流程化与主动管理结合起来。我们的决策基于主观判断对未来基本面的系统性展望。我们在主观判断中用到的投资规则和流程是相对稳定的。我们希望系统性地获取"未来因子"。从因子定价的角度来说,股市是对未来的定价,如果能大规模地合理估计"未来因子",定价判断会更加趋向合理。 过去几年,上述特征在龙头优势产品中表现得比较稳定。这是我们精心设计,严格实施的结果。主动管理虽然有管理者自主相机决策的特征,但也应该基于相对稳定的投资方案。投资中的不确定性无处不在,坚守是为了可以坚信。同时,这也是对汇丰晋信"可解释、可复制、可预期"的投资理念,在产品层面的落实。有助于我们在投资上更科学;也有助于我们的产品被投资者更容易地理解,更容易地使用。面对股票市场,我们一定会有因时而变的投资观点,但我们更希望投资者关注到我们对产品投资方案的坚持。 虽然投资方案是相对稳定的,但我们会在方案的框架内,动态评估具有投资潜力的方向。从一年前开始,我们的投资较多地聚焦到了"大众消费",在A股和港股都持有了数量较多的相关标的。这是我们根据过去一系列宏观经济和宏观政策的趋势,做出的重要判断。虽然这些标的在24年的总体走势并不亮眼。但我们以价值判断为先,"大众消费"仍是我们25年的投资重点。 回首2024年,上半年市场出现了比较普遍的回调。仅少数大市值和高股息特征的标的相对抗跌。很多前景较好,我们认为已经比较低估的标的也出现了相对明显的回撤。市场演绎的核心逻辑是,重视当下的高股息特征和大市值特征,而对其他特征却相对定价不足。甚至有较多高ROE的标的进入了PE 20倍以内的区间。我们在过去几期季报中反复指出,这种较为极端的保守风格在A股历史上虽不常见,但也有过先例。比如2013、2018年。值得重视的是,历史上类似的市场表现之后,反而出现了偏成长风格,或偏高ROE风格的投资机会。这说明过去的市场趋势并不一定决定未来,甚至过强的趋势反而容易产生错误定价。 2024年三季度末,市场出现了重要转折。市场总体显著上行,并且高ROE风格的标的的上涨更加显著。这一变化符合我们此前提到的投资规律。即高ROE特征也应该获得充分定价。市场的定价重心在不断轮换,从而在长期保持了动态平衡。这次不过是规律的又一次再现。 三季度以来市场的积极变化,除了和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有关,还与宏观基本面的变化密切相关。9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了一揽子增量政策,使得社会信心有效提振。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做出了明显的积极表态。所以我们认为24年三季度以来的市场拐点,具有坚实的投资逻辑。经济具有周期性,股市通常会领先反应。我们要敢于在向下波动的过程中,看到向上波动的可能,并且提前修正资产定价。 展望2025,我们将继续看好"大众消费",其中包括医药。重要的投资机会往往扎根于时代的大势之中。大众消费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正往共同富裕的方向发展,让大多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消费种类更容易受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形成有效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合理调节过高收入的制度体系。"此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5年布置的第一项重点任务是"大力提振消费"。 "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这些都会为大众消费的提升提供基础。 过去几年消费板块总体处于回调过程,当年的估值压力已经显著释放。有较多标的甚至已经可以按股息率和PB估值。这批上市公司普遍具有较强的品牌力,具有较稳定的盈利能力,历史上甚至通常具有估值溢价。我们认为从长来看,当前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时点。 除了大众消费,我们继续看好港股的高股息标的。港股的高ROE公司,很多同时还具有高股息的特征。这种机会不常出现。24年上半年当我们判断港股总体走稳之后,即在本产品中增加了对此类标的的配置。当前仍然看好。 此外,我们也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投资机会。这个领域虽然以成长为主要特征,但也有一批公司,具有较高的经营壁垒和较高的ROE。我们对这样的个股也进行了配置。 最后,站在中长期的维度上,我们相信2025年正孕育着丰富的投资机会。中国资本市场仍将为投资者创造资产增值的机会。我们将继续平衡把握机会和风险,保持不骄不躁,科学、理性的态度。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