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报道 - 财经聚焦 - 正文

资本如水:QFII取印度弃中国

来源:证券之星 作者:朱亚飞 2005-07-29 15:22: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证券之星7月29日消息: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管理层希望在未来的QFII当中可以看到更多的国外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投资者的身影,但我们在去国外走了一圈后发现,他们兴趣寥寥。”几家中资银行托管业务的负责人的回答令人意外的一致。

  某国有大型银行QFII业务主管强调,投资银行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更多的是“工夫在诗外”,而外国的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则截然相反,他们的投资有许多强制性的投资标准,“半点回旋的余地也没有。”

  一个实例可以佐证:2005年6月,日本两大金融机构日兴资产管理公司和野村证券在同一时期发行了中国基金和印度基金,但结果却十分悬殊:中国基金在10天时间里只募集了26亿日元,与当初100亿的目标相距甚远;而印度基金在短短三天之内募集资金达到基金设定规模上限1500亿元,野村只能紧急停止该基金销售。

  “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同时QFII制度需要更大的开放。”某QFII人士指出。

  仍以印度为例,印度股票市场为10000多家上市企业提供融资和交易平台,2004年底流通市值达到2640亿美元。印度良好的股票市场体系,透明高效的市场运作机制,促进了资本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与产业提升。印度货币可自由兑换,加上对国际投资银行开展业务没有过多的股权比例等准入限制,吸引了诸如美林、摩根士丹利与高盛等大型投资银行在印度设立合资公司。与此同时,全球金融机构的证券投资资金也持续涌入印度市场。

  印度自90年代初实施合格外国机构投资者(QFII)以来,引入外国投资机构729家,仅2004年净流入资本就达85.2亿美元。QFII中很大一部分是全球投资基金,标准普尔金今年6月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摩根富林明印度基金的投资表现普遍好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国际基金。

  而与之对应的是外资对中国资本市场的重重担忧,在一份由某著名外资投行向客户提供的关于投资中国资本市场的业务说明书中就罗列了诸多弊端:股价过高、公司管理及披露、监管方面的限制、缺乏对冲工具、对投资本金汇入/汇出和所有权限制的僵化控制等等。

  该报告指出,根据QFII机制,中国政府不必开放资本项目,也不必使人民币可以自由兑换。目前外汇储备的大幅高速增长将减缓QFII机制下资本流动可能给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中国政府仍将继续较为严格地控制QFII机制下资本,尤其是投资本金的流动,这使中国相对于其竞争对手而言,是一个更为严格,缺乏吸引力的QFII股票投资市场。根据QFII机制,将要求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3个月内,将所有投资本金汇入中国,并转换为人民币(因此外汇风险增加),一旦进入中国,这些QFII投资本金还将面临1至3年的冻结期。关于外资持股上限,由于境外投资者可能只认为十几只股票有长期投资价值,也对相对较低的外资持股限制(一家QFII为10%,所有QFII为20%)略感担忧。台湾过去的经验已经表明,外资持股限制与外资流入的数量有很大关系。

  对此,在台湾QFII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野村证券投资银行战略规划部亚洲区总经理松田良次(RyojiMatsuda)形象地描绘道:“资本最爱自由。越有钱越来劲。所以,资金要自由进出才可以推动市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更大的开放。”这是多家QFII的共同表达。

  “当然,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台湾市场的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表示。

(谢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