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随着证监会放开公募投资沪港通的投资限制,沪港通的投资热情开始被市场激活,尤其是在A+H股存在大量溢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南下的趋势已开始呈现。显然,随着市场资金的涌入,A+H股溢价会被逐渐抹平,但其中但来的资金流向将为激活港股通,带来重大意义。
连续两日突破20亿元!自3月27日,证监会宣布,公募基金将可参与沪港通交易之后,港股通连续两个交易日交易额度大幅提升。这与此前,沪港通开通的半年多时间内,交易量始终处在低迷的水平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显然,随着证监会放开公募投资沪港通的投资限制,沪港通的投资热情开始被市场激活,尤其是在A+H股存在大量溢价的情况下,市场资金南下的趋势已开始呈现。
公募南下实际尚未成熟,港股通开始预热
数据显示,3月30日,港股通使用额度达到25.59亿元,创下沪港通开通以来使用额度最大的一次。同时,其总成交金额达到55.93亿元,也为历史上最高。其中,港股通买入成交42.03亿元,卖出成交13.90亿元,净买入28.13亿元。
3月31日香港市场收盘,港股通再度延续前一日的火热。当日使用额度也是达到了20.53亿。
而从个股角度而言,3月30日,在88家有A+H股的上市公司中,除了6家正在停牌外,其他80家公司的H股全部上涨。其中,中国中冶(601618)H股单日涨幅达到20.73%,创下当日最高涨幅。似乎一夜之间,随着公募投资沪港通政策的放开,沪港通将真正被激活了一般。
不过,这一切还只是预热。3月31日,86家有A+H股不再是一边倒的单边上涨态势,除了6家停牌公司股票外,剩余企业中,仅有44家公司股票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为华电国际(600027)电力股份H股,涨幅也仅为5.39%。似乎在一夜之间,港股通的热潮就退去了。
事实上,从实际情况出发,上周证监会刚宣布放行公募基金投资沪港通,本就不可能这么快产生效应。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沪港通交易指引》显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过沪港通机制投资香港股票市场,不需具备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针对《指引》实施前已获核准获注册的基金,根据基金合同约定,采取不同的程序参与沪港通。
而在业内人士眼中,老基金由于在成立之初的合同中并没有注明沪港通的投资条款,而一旦修改合同,其成本较大,因而很少会有老基金参与到沪港通交易之中。而新基金只要在成立之初,在合同中注明就可实现对沪港通的投资,门槛更低,更多的基金公司更愿意选择这种方式进入沪港通市场。来自媒体的报道称,华安、景顺长城正在计划发行跨A、H股市场的股票基金。
而吸引这些基金公司将目光投向H股最大的因素,就是当前A+H股存在的巨大差价。
高折价,显现H股大吸引力
自2014年下半年,A股开启牛市模式以来,A+H之间的股价差距迅速被拉开。截止至上周末,AH股的平均溢价水平已经超过36%,为历史高位。而截止至3月31日,A+H股中,只有万科、宁杭高速和海螺水泥三只股票A股较H股有折价,其折价幅度分别为6.06%、7.09%和2.66%。在其余88只A+H股中,共有79只股票A股较H股为溢价,其中,厦门港务A股较H股为溢价达到1079.15%。另有浙江世宝、山东墨龙、申银万国等8只股票A股较H股溢价超过200%。
显然,目前存在于A+H股中大额的溢价成为了当前南下资金最大的动力。3月31日,沪股通单日买入成交额39.58亿港元,当日卖出成交额17.38亿港元,当日净买入22.20亿港元。连续两日的大额净买入,也证明了在放行公募投资沪港通新政刺激下,A+H股溢价的吸引力。不过,近两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连续下跌,3月31日,恒生AH股溢价指数报收132.82,下跌1.40%。
显然,随着市场资金的涌入,A+H股溢价会被逐渐抹平,但其中但来的资金流向将为激活港股通,带来重大意义。
汇丰银行分析称,内地放行公募基金参与“港股通”交易有望为H股带来约1300亿元人民币的增量资金,在公募基金即将入市的提振下,预计南下的散户参与度也将大幅增加。德意志银行预计,此次内地基金涉及该政策的资金规模总额将达到1.3万亿人民币,其中活跃基金规模将达8000亿人民币。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