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A股大跌公募基金小幅减仓 投资逻辑悄然生变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徐文擎 2016-01-18 08:04:3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周市场延续了新年第一周的下跌之势,尽管中间出现了短期反弹,但从全周来看,主要股指均呈现大幅下跌走势,其中上证综指下跌8.96%,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分别下跌8.18%和6.05%,且两市成交持续缩减。

大跌之下,公募基金开始陆续减仓,但减仓幅度并不明显。“就我所了解的,公募还未出现大范围减仓,比较一下指数的跌幅和基金净值的跌幅就能知道。但我知道,部分基金的投资逻辑已经开始悄然转变,从炒"新小奇"更加集中于新兴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及有估值支撑的白马股,并认为会成为2016年的整体的主线。”北京某中型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而金牛理财网数据显示,主动管理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平均下跌21.84%,混合型基金下跌16.38%。同期,上证指数下跌11.99%,深成指下跌14.00%,创业板指下跌15.19%。

公募基金小幅减仓

恒天财富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上周基金仓位较第一周小幅下降。股票型基金(不含完全被动型指数基金,下同)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估算仓位为71.46%,相比前一周小幅下降了0.15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型基金仓位达90.17%,下降0.13个百分点,混合型基金仓位69.6%,下降0.15个百分点,显示基金经理变得比较谨慎。

而如果以净值规模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上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估算仓位为68.06%,相比前一周下降了2.75个百分点,显示出净值规模较小的基金,整体上仓位绝对值大于净值规模较大的基金。而若细分类型看,仅有增强指数型基金和平衡配置型基金仓位出现小幅上升,其余各类型基金仓位均出现小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大跌的市场环境,公募基金在新年第一周的剧烈调整中,仓位并未随之下降,反而出现一定幅度的上升。同样以简单平均方法计算,第一周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平均估算仓位为71.61%,相比2015年底上升了3.62个百分点。

“这一方面可能是,新年首周由于交易制度的原因,市场变化过快,基金经理在新的制度下来不及做出反应;另一方面,可能也对市场报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急跌之下也许会有超跌反弹的机会,但第二周的情况就打碎了这种幻想。”上述北京某公募基金经理称。

数据显示,目前整体仓位较高的基金公司为北信瑞丰、东海、圆信永丰、兴业、信达澳银、平安大华;仓位较低的有中欧、长安、前海开源、中原英石、国金、红塔红土。仓位上升较多的为北信瑞丰、西部利得、民生加银、益民、德邦、圆信永丰、万家,仓位出现下降的为财通、信达、澳银、国海富兰克林、安信、中海。

“我们仓位一直相对较高,去年8月时也是这样,所以后面反弹也比较快,盈亏同源,我们还是坚持长期的趋势投资,投资基本面好、有业绩支撑的优质企业,不做投机。”名列仓位较高名单中的某公募投资总监告诉记者。

投资逻辑悄然生变

“12月初,为了最后搏一把基金排名,还顺势买了一些家电、水电等蓝筹股,本来还想等排名结束后,在一月份迅速地再换成小票,现在真是庆幸"手慢"没换成啊!”北京某2015年排名靠前的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对记者说。

他称,按往年经验,每年的春季躁动还能有一波小票行情,而公募基金这几年也喜欢追逐这样的行情,但新年第一周的熔断机制一方面让他来不及调仓换股,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等外围因素的突然变差,让A股也顿时罩上阴霾,“还是等情况更明朗些再说,短期看,前期涨幅较低的蓝筹股,以及有业绩支撑的消费股是资金的避险地。未来来看,A股不破不立,3000点以来还是可以安心买,但过去两三年在公募基金行业内盛行的炒小股票的方式可能会改变,大家还是会回归结构化的选股方式,自下而上是王道。”他说。

泰达宏利首席策略师庄腾飞在1月14日表示,2016年一季度配置思路是均衡结构、逆向操作布局个股,来自阿尔法的收益将优于贝塔。他认为,2016年是A股的制度性变化元年,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会低于2015年,指数区间波动,投资逻辑和理念可能渐变,从炒新小奇转为配置新兴主导产业的龙头,享有估值溢价。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