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私募基金奋战监管大年 新规很多仍存困惑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吴君 何婧怡 2016-02-15 08:27: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关于销售募集,上海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以后代销机构销售私募产品需要资质认定,但目前我们对资质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到底哪些是具备资质的。

年初多个重磅私募监管文件出台,引发私募行业关注。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很多私募都忙着学习新规,报名参加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同时,相比过去,现在私募对产品备案、信息披露、资金募集等方面的操作上进行改进,力求规范。私募普遍认可监管新规对规范私募行业的作用,但监管伊始他们仍对很多问题存在困惑。

私募多环节备战监管大年

春节前夕,中国基金业协会陆续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等多个重磅文件,一时引爆私募朋友圈。不少私募人士认为,2016年必将是私募监管的大年。

近期很多私募忙活着学习新规、报名考试。“年前新规刚出来,我们就安排学习了,实际上我们感觉对于规范的私募机构来说,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就是以后操作上需要更仔细了。”北京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北京另一家小型私募总经理则打算报名参加基金从业资格考试,“估计年后报名考试会井喷,包括我在内都要报考。我已经过了几门,但新规定要求考法规,我还要补”。

据记者了解,相比过去,现在私募在产品备案、信息披露、资金募集等多个方面的流程操作上都更加规范。上海某“公转私”私募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花了半年时间建立制度,从内部控制、风控合规到销售等,基本上制度是健全的,“协会的新规是参考公募做的,我们也是参考公募做的”。

他还表示,新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要求对投资者进行回访确认,“之前绝大多数私募都没做过,我们去年11月份募集的两个产品都已经这么做了”。

上海某中型私募市场人士表示,单单从私募产品备案来看,原来他们在文件齐备、签署时间等方面可能不太规范,但现在协会要求较为严格,会向他们反馈规范操作的意见,他们也在一一改正。

他还告诉记者,在合格投资者认定方面,他们比以前更加谨慎,把管理人能够增信的文件基本上都会拿到手。同时,现在在签署代销协议时,他们会明确要求代销机构有基金业协会认定的资质。

规范是未来趋势

基金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已备案私募基金25461只,认缴规模5.34万亿元,实缴规模4.29万亿元,私募基金行业的从业人员38.99万人。私募行业的发展壮大,催生行业监管由松到紧,促进行业走向规范化。

上海朱雀投资副总经理王欢告诉记者,私募基金整体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也在不断显现,走向规范和成熟本身也是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监管加码势在必行,行业发展一定是会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加强监管设置行业准入门槛,去伪存真,帮助行业良性发展。”

多位私募人士均表示,对监管新规则较为认可,有利于行业发展,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困惑和难题。

关于销售募集,前述上海私募市场人士告诉记者,以后代销机构销售私募产品需要资质认定,但目前我们对资质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到底哪些是具备资质的。而且私募直销要求严格,我们不知道如何把握销售、宣传的尺度。还有关于投资者的回访确认,也不知道该如何确认。希望协会多给予培训和指导。

深圳一家小型私募市场人士也表示,协会要求尚未展业的私募管理人在今年备案产品,否则就注销资格,但从今年市场行情来看,有些私募想要发产品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股灾后注册的很多空壳私募,现在想要发产品很难。年初一波震荡行情下,客户买私募产品的积极性降低,我们费了很大力气才完成产品的成立。”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