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动态 - 正文

公募新三板基金如何避免成为接盘侠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姜隆 2016-03-07 09:53:2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自去年被一度热议后,公募新三板基金便再无后续进展。公募新三板基金究竟推进到哪一步?目前遇到哪些问题?中国基金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公募基金相关产品设计经理及新三板相关业内人士。

公募基金公司

密切关注新三板

“我们的产品设计方案已上交到监管部门,但一直没有下文。”一位公募基金主管新三板人士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在2015年,就有多家基金公司上报公募新三板产品方案给监管部门,但都被退回,主要原因是方案不够成熟。而这家公募基金的产品设计方案自2015年底上报后,截至目前,尚未被退回。“这说明,监管部门也在研究此事,对于此次产品设计方案比较认可。”该公司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不过,按规定,新报产品应该在基金产品审批中进行信息公示,但记者并未在监管部门网站上找到相关内容。

一位北京公募基金主管产品设计的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15年,监管部门曾多次讨论公募基金入新三板的话题,也起草过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细则,投资新三板的交易系统也早已在公募基金专户及子公司中应用。可以说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技术门槛基本不存在,唯一的障碍是监管部门的一纸批文。

一位新三板研究机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公募基金的研究员及相关领导也非常关心新三板市场,对于如何研究、投资、风险管理等都在学习之中。他去企业和机构路演时,就有很多公募基金投资总监参加。

公募新三板产品

陷投资伦理争议

然而,另一家大型公募基金新三板负责人认为,上述的观点过于片面,现在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主要障碍并不是批文,而是如何保护持有人的利益。“公募基金的投资必须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为前提,现在主张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市场,是希望通过公募基金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是矛盾的。在流动性不好的情况下,如何能保障持有人利益?持有人也没有义务来解决新三板的流动性问题。”

他表示,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的前提是新三板市场秩序井然、监管制度完备,投资环境较完善。就A股市场而言,公募基金也在2002年时才开始成立并进入市场,那时的A股市场已存在近20年。可以说,公募基金是最后进入A股市场的机构。

对于这个新话题,一位新三板投资经理表示,公募基金倡导价值投资,如今,新三板企业已出现股价低于估值的情况,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认可的投资机会。如果以保护持有人利益为前提的话,此时正是入市好时机。“从2015年数据来看,公募基金投资创业板及中小板的比例较高,而这两个板块是业内公认的高估值板块,难道这样的投资风格是保护持有人利益吗?”

一位新三板观察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应该是在市场各方参与主体进入后,排在机构投资者的最后。这主要是新三板投资者的主体结构与公募基金代普通客户理财的本质决定的。个人投资者进入新三板有500万的资金门槛,新三板也是希望打造一个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而当前市场参与主体以私募基金、专户产品、资管产品为主。以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为主体的其他机构投资者尚未进入新三板,公募基金此时入市,未必能改变新三板流动性问题,倒是可能成为接盘侠。

如此看来,公募基金入市的进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按照上述几位专业人士的观点,公募新三板基金在产品诞生之前似乎就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