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论市 - 正文

博时基金:发力新价值 打造权益“陆海空战队”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姜沁诗 2018-03-12 09:19:26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在过去的一年里,“老五家”之一的博时基金实现了从规模、业绩到质量的均衡协调发展。博时基金权益团队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积极探索发展和创新之路,如在投研体系层面,该公司是业内最早尝试将投资风格细分的公司之一。

展望2018年,博时投研团队的总体判断是“新时代、新价值”,结构性行情仍将延续,A股和港股的全面牛市或难现,但机会或有所扩散。博时权益团队将从陆(大盘股)、海(港股)、空(成长股)三面环击,稳中求进。博时主题行业基金经理王俊、博时产业新动力基金经理蔡滨与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混合基金经理张溪冈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权益投资强调于低风险基础上获取稳健收益”的稳健型投资风格,其权益投资分组就像“魔方”一样,使得总体业绩有保障。

王俊,硕士,CFA.2008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金融地产与公用事业组组长、研究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现任研究部总经理兼博时主题行业混合(LOF)基金、博时新兴消费主题混合基金等的基金经理。

蔡滨,硕士。2001年起先后在上海振华职校、美国总统轮船(中国)有限公司、美国管理协会、平安证券工作。2009年加入博时基金,历任研究部研究员、研究部副总经理兼资本品组组长、基金经理,现任博时产业新动力混合基金兼博时外延增长主题混合基金、博时战略新兴产业混合基金等的基金经理。

张溪冈,硕士。2001年起先后在香港新鸿基证券有限公司、和丰顺投资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国际投资部副总经理、股票 投资部国际组投资副总监兼基金经理,现任股票 投资部国际组投资总监兼博时沪港深价值优选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

持续看好消费升级

回顾过去一年,包括食品饮料、生物医疗、文化娱乐、商贸零售等与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迅猛,消费对GDP的贡献创下近年来新高。就二级市场而言,2017年“喝酒吃药”板块的涨幅也颇为可观。对三位基金经理来说,消费升级在2018年或仍会给A股市场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除此之外,看好A股中的制造业升级、创新产业,港股中的医药、TMT板块。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今年的投资机会?

王俊:投资方向上,消费者购买力持续增长且仍有增长潜力,消费升级未来或成很强的经济增长动力,这也会孕育很多非常好的上市公司,可以从“衣(美)、食、住、行、康(健康)、乐(文娱)、教(教育)”七个方向寻找投资机会。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驱动力是创新。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激励政策强力支持科技研发,越来越多的公司不断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强劲的竞争力。在消费升级方面,更看好游戏、传媒板块。我更在意两方面变化:一是购买力的变化。90后、00后、10后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会很强;二是消费习惯的变化。新一代的消费习惯是逐渐培养起来的,这种变化会因为羊群效应得到正向的反馈和加强,这种趋势在游戏和传媒方面表现得非常明显。

蔡滨:未来仍会致力于挖掘产业升级的投资机会,包括制造业升级和消费升级。企业层面体现为:更高的生产效率,更好的产品品质,环保更友好,更具竞争力的投资回报能力。而消费升级则是消费产品品质提升之外,也包括从物质层面升级到精神层面的消费。

张溪冈:2018年,港股方面,将重点配置行业空间大、有竞争优势、业绩增长超预期、估值合理的优质公司。从具体板块来看,比较看好TMT、消费、医药行业的后市表现。

中国证券报:未来如果有一批“独角兽”企业在A股或者港股上市,如何看待其投资机会?

王俊:还是要看价格。要遵循自己的投资逻辑,来分析、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蔡滨:更多的“独角兽”上市,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对国内的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会有更多的选择。不过,具体的投资还是要因每个公司而异。

张溪冈:“独角兽”到香港上市对香港市场是一个利好,会提升总体的估值,吸引海外资金到香港来配置。目前传统企业在香港市场占比太多,独角兽企业很多是高科技、新能源、生物医药行业,这类企业上市会提升香港市场多元化水平,有利于港股市场良性发展。具体投资上,也要结合公司估值水平综合判断。

分散投资追求稳定业绩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A股、港股市场中的占比不断提升,整个市场风格也在发生改变。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不管什么风格,如何保证业绩的稳定性,是基金经理一直要做的功课。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机构投资者对市场风格的影响?

王俊:习惯于进行长期投资的海外投资者会逐渐对A股市场产生影响,随着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这一趋势会更明显。但需要指出的是,市场当前对MSCI对A股的影响有些超出预期。从全球市场来看,今年各处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全球资金不一定会完全流向新兴市场,也存在未来回流美股的可能性。

蔡滨:机构投资者在A股市场中的整体占比还不算大。对市场来说,机构投资者占比多是一件好事,更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的配置。随着A股上市的股票越来越多,大家对龙头白马公司的研究能力或大体不相上下,而对一些没有完全被充分挖掘的公司,则要考验大家的研究能力,机构之间也存在竞争。

张溪冈:港股相较于A股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总体估值水平较A股偏低,AH溢价率平均水平大概在20%左右;二是从多样性来看,很多标的只港股有,A股没有,比如TMT板块的一些股票、博彩股和一部分消费股等。这也在不断吸引“北水南下”布局港股市场,而市场表现往往是由增量资金的偏好来决定的。当前港股越来越受到内地南下新增资金的影响,板块上涨与新增资金呈显著正相关。

中国证券报:如何保证业绩的稳定性?

王俊:我们的投资均立足于内部的深度研究,希望能够更早地发现投资机会并从容建仓,对投资标的有更深的认知从而能够逆势加仓。当前一些小市值股票的性价比较高,也开始适当买入一些小市值股票,博时主题行业的市值集中率也在下降。

蔡滨:首先要做好对回撤的控制,主要通过组合构建和个股精选来实现。去年博时产业新动力的业绩来源构成中,比较多元、分散,在行业分布上,去年涨得最好的食品饮料、家电、金融板块,配置并不是特别多。今年将通过对配置的行业相对分散来使得组合持仓行业相关性下降。在个股选择上,注重每一笔投资的风险收益比,会综合考量公司基本面、估值及买入时点。投资中很难保证组合中每一只股票都赚钱,但要努力做到组合里亏损的股票数量少、幅度小,提升投资成功概率。

张溪冈:今年会在港股仓位上保持相对稳健,结构上还是要相对谨慎一点,注重分散风险。更多配置在TMT、消费、医药等相对稳健的行业上,较少配置一些周期性、波动性比较大的板块,例如有色、原材料、房地产等。

谨慎乐观应对市场

回顾2017年,A股方面,白马龙头和权重质优个股的行情贯穿全年;港股也因北水不断南下而步步冲高。更重要的是,这一年,市场回归价值投资。博时基金作为业内价值投资理念的首倡者和坚定的践行者,也在坚持价值投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突破,以“新价值、新投资”的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中国证券报:做投资多年,各位有何心得?

王俊:从选股层面来看,首先要“便宜”,这其实是一个基金经理的价值判断问题。股票市场投资者的盈利,主要来源于企业创造的价值,要尽量不做或少做博弈,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企业价值创造的问题上。

蔡滨:当前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竞争力在提升,而我偏好成长股投资,尤其是那些受益于改革转型、产业升级、代表经济长期发展方向的行业里的优秀公司。

张溪冈:每做一个投资决策要问自己三个问题:1、这家公司为什么好?也就是要寻找行业空间大、有竞争优势、管理优秀的公司;2、为什么还能涨?要从横向与纵向的角度分析估值是否还有提升空间;3、为什么现在买?在买卖时机上主要是寻找预期差,把握催化剂,当实际情况好于市场预期,股价就会大概率上涨,反之则下跌。

中国证券报:回顾去年一年,有没有什么可总结的投资经验?

王俊:2017年的A股市场是赚一些行业估值提升的钱。

蔡滨:去年A股市场的风格很契合机构投资者的以基本面研究为主和以业绩驱动为核心的选股方式,所以去年整个机构投资的表现相较于散户投资略胜一筹。

张溪冈:判断未来大市走向无外乎要关注基本面和资金面两方面的变化,而2017年港股表现优异的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一是经济基本面超出市场预期,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中国经济也不例外;二是资金面,“北水南下”以及外资持续不断涌入港股。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今年的A股和港股市场?

王俊:一方面,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相比于债市、房地产和大宗商品,A股会较有吸引力;港股市场虽然经历了2017年的大幅上涨,但估值水平相对全球主要市场依然具备吸引力,尤其是一些中小市值股票。另一方面,由于金融监管去杠杆,资本市场得以正本清源,但这个过程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会加剧A股市场的波动,同时除金融板块以外的整体上市公司收入及盈利增速或将低于2017年,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2018年市场的整体表现。

从一年至三年的维度来看,还是对A股市场持乐观态度。首先,未来比较稳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能够给很多的企业、创业者一个更好的环境;其次,中国确实出现了一批国内外竞争力都非常强的公司。

蔡滨:2018年,从偏宏观的角度来看,市场流动性会偏紧。去年开始,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市场,一度扮演了一定边际定价的角色,现在受到外围市场波动的影响,这些资金的进出可能对国内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行业层面或者微观企业层面看,整体趋势仍然向好,没有太多的风险因素,行业龙头强者恒强的局面或还会持续。

张溪冈:港股方面,从基本面来看,今年经济增长会有一定放缓,但总体形势仍不算差。从资金面来看,由于获利盘较多,外围不确定因素较多,今年资金流向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复,中短期港股或会出现震荡。从全年来看,我们判断港股仍会有一定收益,但或需要降低对港股投资的收益率预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