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小高潮再现!今年公募基金清盘数已超110只,行业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

来源:券商中国 2023-06-08 08:45:0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权益基金整体表现不佳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迎来一波清盘小高潮。

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7日,今年清盘基金数量超过110只,仅次于2018年同期水平。其中,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占比达到94%,成为今年清盘主力。此外,还有不少“迷你基”发布清盘预警。

目前,公募基金产品超万只,“迷你基”占比近10%。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公募产品更加多样化,创新型产品不断涌现,同质化基金产品竞争态势加剧,优胜劣汰下部分表现欠佳的“迷你基”或将加速出清退出。

再迎清盘小高潮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3.5%,Wind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下跌超3%,主动权益类基金净值普遍表现不佳,“赚了指数不赚钱”是今年基民的普遍心声。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迎来一轮清盘潮。

浦银安盛安久回报定开混合基金6月1日公告称,因截至2023年度开放期最后一个工作日(即2023年5月26日)日终(含当日申请数据),该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已触发《基金合同》中约定的基金合同终止事由。自6月1日(含)起, 该基金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这已是浦银安盛基金公司年内宣布清盘的第4只产品。

今年以来,与浦银安盛安久回报定开混合基金一样走向清盘的基金产品还不少。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7日,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口径,年内共有117只基金产品清盘,涉及62家基金公司。其中,招商基金、浦银安盛基金、申万菱信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海富通基金等公司清盘基金数量居前。

自2014年汇添富基金旗下汇添富28天理财成为业内首只主动清盘的基金,公募基金主动清盘就已不是新鲜事。数据显示,2018年为公募基金清盘历史高点,数量高达430只,当年A股市场遭遇大幅调整;此外,2021年、2022年清盘基金数量也较多,均超200只。

目前来看,2023年以来清盘基金数量仅次于2018年同期水平(123只)。分产品类型来看,今年清盘的基金中,偏权益类的基金占据半壁江山。具体来看,灵活配置型基金、被动指数型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是今年清盘基金较多的品种。

“迷你基”成清盘主力

一般来说,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有三种:一是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在基金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或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三是达到基金合同约定的其他清盘条件。

从今年清盘基金情况来看,按基金到期日,94%的基金清盘时规模不足5000万元。因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是多数基金触发清盘机制的原因。

“近年来我国公募基金发展迅速,数量快速膨胀,市场波动导致部分基金业绩分化,资产净值波动较大等,出现部分清盘属于正常现象。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基金清盘也是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一种方式。”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券商中国记者发现,除上述已清盘的基金外,不少“迷你基”发布清盘预警。最新的如易方达中证石化产业ETF于6月7日公告称,截至6月5日,该基金已连续 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若截至7月5日日终,该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则触发《基金合同》规定的终止情形,《基金合同》应当终止。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凯石岐短债A、易方达中证港股通中国100ETF、嘉实恒生中国企业ETF等10余只基金因连续多个交易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发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

行业优胜劣汰的结果

Wind统计显示,截至当前,以初始基金为统计口径,公募基金数量已达10889只,较2018年数量已接近翻倍。

超万只公募基金产品下,“迷你基”已成为一种普遍存在。Wind统计显示,截至6月7日, 按基金份额合并计算,市场上有1075只基金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占比近10%。

业内人士表示,基金业绩不佳是导致“迷你基金”出现的主要原因;而产品同质化严重,加剧了一些产品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程度,部分盲目发行、定位不明确的基金产品也很容易沦为“迷你基金”。

从供给和需求端来看,公募基金清盘是行业优胜劣汰的结果。随着公募基金不断扩容,“迷你基金”队伍或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上业绩较低、知名度不够、投顾服务差、经营管理人实力弱、投研实力也不强的一些基金产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投资者抛弃,慢慢退出市场。

对基金公司来说,基金清盘有助于基金公司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推动基金公司高质量发展;对于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要明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不盲目跟风,选择合适的基金产品。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