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半导体设备ETF(561980)单日“吸金”1200万元,中芯国际三季度净利同比大增43.1%、月产能首破百万片!)
周四A股低开高走,沪指收涨4029.50点再创10年新高。板块方面,电池、能源金属、半导体等行业表现较好,聚焦芯片产业链中/上游的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收涨0.71%,单日“吸金”(资金净流入)约1200万元,成分股神工股份大涨8.81%。
消息面上,半导体设备ETF(561980)权重股中芯国际昨日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增长43.1%;基本每股收益0.19元/股;另外,今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495.1亿元,同比增长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8亿元,同比增长约四成。
据每日经济新闻,中芯国际折合8英寸月产能首次突破100万片大关。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国际并不是一味大规模建设产能。公司产能提升的同时,产能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达95.8%,上个季度为92.5%,环比增长3.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产GPU龙头沐曦、摩尔线程传来IPO新进展。
11月13日,证监会同意沐曦集成电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注册申请。同日,摩尔线程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招股意向书。
自去年以来,包括摩尔线程在内的国产GPU“四小龙”先后开启IPO之路。头豹研究院赵歆禹指出,AI大模型、智能汽车是目前GPU的新兴应用领域。AI大模型的迭代升级需要大量GPU芯片进行推理训练。智能汽车对图像处理要求很高,对高端GPU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最后,存储芯片迎来“超级周期”。据报道,业内人士认为,这轮“超级周期”由AI驱动,数据中心大容量存储需求高速增长,叠加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渗透率提升,共同推动本轮存储技术创新与市场扩容。展望后市,分析人士预计AI服务器存储产品的涨价潮或延续至2026年。
招商证券指出,HBM、HBF等高带宽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之产能优先向高端产品倾斜,使得供应商掌握定价权,传统DRAM与NAND供给紧张,价格持续上行。行业巨头在HBM市场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强化其盈利能力,有望带动上游设备、材料、封装厂商及下游AI服务器、云计算与终端设备的配套增长。
半导体设备ETF(561980)跟踪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截至11月13日,标的指数中半导体设备、材料和集成电路设计三大行业合计占比约90%,行业集中度较高;重仓股方面,指数聚焦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等关键国产创新龙头,前十大集中度约78%,权重股集中度较高,“双高”特征明显。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2025年年内涨幅超50%,年内振幅超84%,对比半导体材料设备、国证芯片、中华半导体芯片、芯片产业等主流半导体指数,均处于前列,高弹性特征较为明显。
配置方面,中原证券认为,当前A股市场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换时点,上证指数围绕4000点附近蓄势整固的可能性较大,市场风格再平衡仍将延续,周期与科技有望轮番表现。操作上宜均衡配置,投资者可采取“顺周期+科技成长”的均衡配置策略,把握结构性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