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1年的中国股市正面对以往所没有的挑战。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之路前所未历,股市的退潮波澜前所罕见,全球经济与政策的关联性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也愈加强烈。过去一个时代的投资方法和思维正面临重新检验和考验。对此,我们推出一组“寻找中国的巴菲特”文章,以优秀的长期投资者为采访标本,从投资哲学、方法论和投资策略等多个角度对A股投资进行解读和分析,供读者比较、参考。
2006年,一位著名的私募基金经理以“时间的玫瑰”为题写了一系列文章,其中一篇描绘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投资境界——穿越周期。历经牛熊市道,而能保持业绩相对稳定增长,这样的境界是众多职业投资者向往的。
5年后的今天,始作俑者的名字和他的投资方法已渐渐淹没于众人之中,但“穿越周期”的思维却引来越来越多人的兴趣,被很多报道和研究报告引用。对于如今正在经历熊市考验的A股投资者来说,找到穿越熊市直抵牛市的投资方法无疑具备极大的吸引力和现实性。
然而到达成功彼岸的案例依然罕见。我们身边可见的多数投资人,包括绝大多数的基金经理,投资业绩依然重复着市场指数时起时落的历史轨迹。或是经常遇到的“昙花一现”后迅速沉沦的投资表现。
最高收益率253%,最低收益率-6%,年化收益率不足6%。这是上证指数过去5年的变迁,这样的业绩起伏,也是大部分偏股基金同期的业绩依归。这样的业绩很容易让人想起“滚滚长江东逝水”。
不过盘点刚过去的5年,依然有10余只基金跳出了股市指数的“地心引力”,获得了持续的增长业绩。5年内,他们的业绩稳定跑在了市场前列,穿越了牛熊。5年间,他们的年复合收益从100%到30%不等。累计收益从200%到500%以上。他们是5年期的“五星级”基金,他们的业绩在同行中几乎百中选一。
如果说,这个市场沉淀过中国特色的投资思想,他(她)们应该是最接近的人,如果未来市场存在“中国的巴菲特”,他们也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者之一。
他们的投资方法是否会长期有效?他们的业绩因何而来?他们有着如何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个性?在旁人和他们自己看来,投资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市场的未来会怎样?这是我们作为投资者最感兴趣的,也构成了本次调查的动机。
◎ 长线投资赢家
有人说,中国的证券市场不适合长期投资,因为它太年轻,市场还不成熟。有人说,中国不适合谈理念,因为国家经济正在进入新兴加转轨阶段,政策可预见性太差,。还有人说,中国市场是政策市、资金市,技术分析比研究功底好使,运气比能力更重要。
面对这个越来越多“黑天鹅”飞过的市场,投资者正在逐渐远离“价值投资”的信条,甚至远离资本市场。
但业绩穿越周期的基金依然存在,这不啻是对主动投资理念的巨大鼓舞。虽然严格意义上说,他们的业绩也只是“阶段性”的。最近5年,有10余只基金整体业绩稳定增长跑在市场前列。他们在2006年至2007年的大牛市、2008年的大熊市,以及2009年以后历史上“最复杂”的年份,都有超越市场表现。他们有着相当难得的业绩表现。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