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谁?
根据上证统计,过去5年长期复合业绩增长率最佳的基金(按风险调整后收益取前10%,列为五星级)大约在10只上下,其中有高仓位的股票基金,也有配置灵活的平衡型基金。他们整体业绩抢眼,平均年化收益率接近或超越30%,且风险控制水平上佳。
截至9月中旬,5年期业绩靠前的股票型基金包括国富弹性市值、博时主题、华夏收入、工银核心价值、易方达价值精选。从名字看,几乎是清一色的价值派风格。历经数次成长喧嚣,最终是价值型基金靠前,不能不说是基金行业的一个强音。
平衡型基金则囊括了更加大名鼎鼎的华夏大盘、以及兴全全球视野、嘉实增长、中银中国和华夏红利,个个都是所属公司的龙头基金。上述10只基金分属8个公司。且业绩前五大公司个个有份,并占据八成席位,不能不让人感叹,在中国大公司确实有能量延揽优秀的基金经理和维持更亮眼的长期业绩表现。
业绩终究是人做出来的。因此,这些基金背后的基金经理也至为关键。
从基金经理的简历看,基本上由同一人担纲超过3年以上,并且目前该基金经理仍在任的基金仅有5只,包括国富弹性市值、华夏大盘、兴业全球、嘉实增长、博时主题价值等。他们的管理人分别是赫赫有名的张晓东、王亚伟、董承非、邵健、邓晓峰。
其余的基金则由多位基金经理“接力棒”形式管理。比如,工银瑞信核心价值的基金经理名单在5年内先后更换过八次,最早担纲的是业内大名鼎鼎的江晖,此后依次由王筱苓、张翎、詹粤萍、曹冠业、何江旭任职。其中担纲管理时间最长、贡献最大的张翎以及江晖都已离开公司,投身私募。
另一规模体量巨大、业绩出色的基金华夏红利也是类似情景。近五年内,基金经理名单更改过六次,先后有孙建冬、童汀、谭琦、郑煜、赵航等任职管理。其中、任职周期最长、过去5年中贡献最大的孙建冬早已离开华夏基金。 同样的情况,低调的中银中国基金也是“五年六朝臣”的局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就是基金行业人事的现状。好的公司可以凭借人才储备雄厚,强手众多而尽量消弭人事变动对基金业绩长期表现的影响,而人力单薄的公司则要备受考验。毫无疑问,能入榜五年期五星级基金的都是强者。
而那些几年基金管理人员始终不变的基金更显得难能可贵。这需要公司的意志、也需要基金经理的坚持,而且他们亲身经历,不用说,他们也构成本次采访调查的重中之重。
五年、五星级收益,他们的投资理念会是什么?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