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公募大佬另类创业 自然人控股基金公司频现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作者:李沪生 2015-11-30 07:36: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上半年的大牛市催生了公募基金高管的奔私潮,如原民生加银基金总经理俞岱曦、原海富通基金总经理田仁灿、原泰达宏利基金总经理刘青山等,另有数位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奔赴私募创业。如今,老总们又有了新的“玩法”。

据证监会官网最新基金公司注册表格,凯石基金、瑞泉基金和汇安基金等3家拟注册基金公司出现了曾经的公募大佬。其中,凯石基金由陈继武和李琛分别持股96%和4%,陈继武曾担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现任上海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俊峰持有瑞泉基金45%股份,此外分别持股4.5%的上海嘉璟投资、上海嘉襄投资也均为王俊峰产业;汇安基金共计出现9个自然人持股,持股比例最高的何斌和秦军分别为原建信基金和华安基金副总经理,分别持股35.7%和35.5%。

早在去年下半年,国务院首次明确自然人大股东的条件。今年6月13日,证监会再次明确鼓励各类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申请公募基金管理牌照,支持民营资本、专业人士设立基金管理公司。

据记者了解,上述公司目前进度多为已通过现场检查,仍在筹备中。

陈继武对记者透露,其本人将出任凯石基金董事长,李琛为总经理,陈继武的“老上级”——原富国基金董事长陈敏将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

陈继武表示,目前公司持股比例只是暂时的,“是一个过渡期,后续还会有不少高管加入,会进行一定比例的调整。”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基金公司中,仅陈继武曾在公募分管投研,王俊峰、秦军则均分管市场渠道。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分析,目前销售为导向成了基金公司的主流模式,这些高管另起炉灶后,可充分运用原先在渠道上的资源,这与私募是不同的,私募更注重高净值客户,公募只要牢牢稳固原有渠道资源,便可募集更多资金。

沪上一业内人士认为,相比私募,公募更具有确定性;相比目前公募的股权激励模式,自然人直接控股基金公司更有吸引力。

他说,注册资本1亿元,最少仅需要5000万元便可实现控股,对大佬们来说更是多了一个选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